
Tantan App:
IOS UX Design Consultancy
Role: UX Designer
Duration: 1 month
Methods: research synthesis, interface design, usability testing
Deliverables: wireframes,
Background and Challenges
探探是一款基于大数据推荐技术的约会社交 app,让用户通过简单的左滑右滑操作来找到匹配的心动对象。这次和探探产品团队合作为海外产品 Omi 具体的 strike 功能提供体验设计方案。
Strike 本意为棒球运动中的三振出局,此功能的基本需求是给予女性用户更多权利,在筛选用户的同时可以随时对不 appropriate 的部分进行 strike 并给出相应的理由。设计的挑战是如何该行为不打扰用户正常的挑选过程,让用户心安理得地使用该权利,并让该行为区分于「不喜欢」(主观上的不喜欢当前对象)和「举报」(严肃的投诉行为),轻快地表达不满、保护自身权益、获得更精准推荐。更具体的设计挑战就是如何在功能相对明、简洁的页面上加更多的操作,表意清楚并且相互不冲突。
Competitive Analysis


Hinge App:
相对认真的挑选机制,「喜欢」并给出理由的两步设计
面即 App:
举报和投诉按钮在长页面最下方,相对隐藏
Strike Wireframe
Basic Wireframe
Goals: 对不 appropriate 的内容/用户进行 strike 并给出原因


Challenges:
-
完整、操作简单的页面上新增一个需要教育用户的 Strike 功能
-
常驻的 Strike 按钮,让用户可以随时表达
-
对具体内容进行 Strike 并给出原因
-
Strike 后对该用户和被 Strike 的用户都有一定反馈
Design Solutions
-
对比 Strike 按钮可以放在浏览页面上的多个位置后,根据功能的主次和便捷性决定做成 floating button。浏览页面的主要功能还是对异性用户进行喜欢和不喜欢的筛选,所以没有放在并列的位置,但又要随时可以进行表达,所以 floating button 是最可取的方案。
-
给用户预设可能会被 Strike 的部分(包括图片和文字),并归类出几种可能的理由,降低用户的 Strike 成本。同时因为需要提供依据 ,用户不至于滥用此功能。
- 用户的行为需要即时反馈。wireframe usability testing 的过程中由用户表示收到「strike 成功并且类似用户会少出现」的提示有安全感提升。 被 strike 用户也会收到 warning 并且需要即时到 profile 页面修改该部分。
Strike User Flow Iteration
Goals: 用户在 match 之后也可以 strike 的具体功能设计

Challenges:
-
用户在 profile 页面可以对已经 match 的用户进行 strike,可以选择对 profile 进行 strike,也可以对近十条 messages 进行 strike,对 strike 详情页做选择/切换
Design Solutions
-
设计了两个流程:把 profile 和 message 放在聊天页面进行 strike 挑选;或是从入口就区分开不同的 strike,然后分别做选择。讨论后我们决定把功能简单化,选择后者,逻辑整合留给产品和后端,在前端给到用户最直接的选项。
Retrospective
作为探探产品团队的合作 UX 设计师对现有产品提供交互设计建议,并对具体功能做深入讨论和设计方案的尝试,悬浮窗的设计在团队后续讨论中广受好评并被实际应用。Strike 功能表意在举报和不喜欢之间,比较 tricky,所以既要根据心理学理论支持,也要反复思索功能之间的冲突和平衡,做多种尝试。
在比较完整的产品基础上增加功能其实难度不必做完整产品的迭代要小,花比较多时间了解现有产品,分析功能之间的冲突和配合,根据经验和 app 运营数据对用户反馈做出预判都有比较大的挑战。是一次很基本、小而深的功能设计体验。